当前位置: 杰佳通 > 新闻中心 > 养老动态建言养老储备:多路径保障老有所养

建言养老储备:多路径保障老有所养

时间:2022-10-16 14:42 来源: 作者:小杰 人浏览

养老是一个系统性工程。

中国保险行业协会发布的《中国养老金第三支柱研究报告》预计,未来5~10年时间,将会有8万亿~10万亿元的养老金缺口。

这意味着,如何保障社保基金的持续性是迫在眉睫的问题,着手处理这一问题,就会涉及近期热议的养老保险全国统筹。

除了最现实的资金问题,如何通过丰富保险产品来兼顾各类社保群体的养老计划,以及如何在资金和养老计划之外,解决老龄人群的护理人手问题,都将随之而来。

多路径充实社保基金

2月22日,财政部部长刘昆表示,目前全国社保基金滚存结余4.8万亿元,可支付月数在14个月以上。退休人员的养老金,不管是在哪个省,在哪个市县,都能确保及时足额发放,都有保障。

上述承诺的背景是,地区之间人口流动使地方养老负担不均衡。比如,黑龙江养老保险抚养比高达79%,而广东养老保险抚养比最低,仅为17%。通俗来说,黑龙江每十名在职职工需要抚养近八名退休人员,广东每十名在职职工需要抚养两名退休人员。

因此,为确保各地养老金及时足额发放,财政部出台一系列措施,比如加大中央财政的补助力度、提高调剂比例、划转国有资本充实社保基金以及近期热议的养老保险全国统筹。

提高调剂比例方面,2021年,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中央调剂比例提高到4.5%,调剂的总规模达到了9300亿元。重点支持收支矛盾突出省份,中西部地区和老工业基地省份净受益金额超过2100亿元。

划转国有资本充实社保基金方面,2021 年 1 月,中央层面划转国有资本工作完成,划转比例统一为国有股权的 10%,共划转 93 家中央企业和中央金融机构国有资本总额 1.68 万亿元,2021 全年已划转的国有资本分红大约 200 亿元左右。

200亿元只够全国发放一天半的养老金。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社科院世界社保研究中心主任郑秉文表示,在他看来,国资的划转规模与其未来实际需要相比存在很大差距。

因此,从充实全国社保基金储备规模的角度考虑,郑秉文建议,一是探索优化国有股权合理分红机制,比如,将划转国有股权转变为年分红收益率 4%-8% 的优先股;二是研究进一步划转的可行性,建议研究加快划转速度、提升划转比例、减少豁免划转范围的可行性;三是提高国资划转的透明度,让 1.68 万亿元国资划转的范围成为透明账、明白账;四是建议尽快出台国有资本运作管理办法等。

全国政协委员、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家对外开放研究院研究员孙洁提交相关提案,加快调整企业年金机制,扩大企业年金缴费来源,协调企业养老保险整体发展;简化加入企业年金程序。

丰富保险产品供给

值得一提的是,2022年1月1日起,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全国统筹正式实施,迈出养老保险改革坚实的一步,这也是对《政府工作报告》中对2022年要稳步实施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全国统筹等关切的回应。

从近日披露的有关文件中,我们看到这项改革的轮廓。3月5日,财政部提请十三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审查《关于2021年中央和地方预算执行情况与2022年中央和地方预算草案的报告》中,提出2022年起,实施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全国统筹制度,通过建立养老保险基本要素中央统一管理机制、地方财政补充养老保险基金投入长效机制、工作考核机制等,实施全国统筹调剂,增强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可持续性。

经过多年发展,我国已初步建立起包括基本养老保险、企业/职业年金、个人储蓄性养老保险和商业养老保险相衔接的养老保险体系。

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到来,有关第三支柱商业养老保险的讨论愈加热烈,发展第三支柱被认为是破局养老问题的重要力量。

一系列关于发展第三支柱商业养老保险的顶层设计在制定和推进中。

2008年,我国首次提出研究养老保险投保人给予延迟纳税等税收优惠的政策考虑,这一建议历经10年,才开始落地,2018年5月,个人税收递延型养老保险试点启动,效果不及预期。截至2021年10月底,共有23家保险公司参与试点,累计实现保费收入近6亿元,参保人数超过5万人。

探索并未止步,2021年5月15日,银保监会发布《关于展开专属商业养老保险试点的通知》,决定于 2021年6月1日起在浙江省(含宁波市)和重庆市开展专属商业养老保险试点,期限暂定一年,6家人身险保险公司参与此次试点。

在近日一场例行记者会上,中国银保监会主席郭树清表态,要规范发展第三支柱养老保险,将专属商业养老保险试点区域扩大到全国范围。

配套最后一公里

数据显示,2020年我国失能、半失能老年人大致为4063万人,我国现有鉴定合格的养老护理员仅有4万多人。

按照国际上1∶3失能人口照护比计算,护理人才数量严重不足,缺口超千万。如何在现有条件下,尽可能满足失能、半失能老年人的护理需求成为难题,长期护理保险成为破题办法之一。

长期护理保险(亦被称为社保第六险),主要是为被保险人在丧失日常生活能力、年老患病或身故时,侧重于提供护理保障和经济补偿的制度安排。

数据显示,2016年开始,我国先后在15个地区开展长期护理保险的试点工作,到2021年底,全国开展长期护理保险试点的城市一共49个。

但随着长期护理保险试点进一步推进,一些问题暴露出来。

目前,长期护理保险存在的问题主要集中在四个方面,即参保对象各不相同;保障范围界限不太清晰;资金统筹、待遇支付标准不太规范,各试点城市标准措施差异较大;护理服务供给能力建设滞后等。全国人大代表、湖南大学金融与统计学院教授、风险管理与保险精算研究所所长张琳指出。

对此,张琳建议健全覆盖全民的独立的长期护理保险制度。建立统一制度标准和管理规范,提高护理服务供给能力和水平;完善不同部门涉老资金政策衔接;建立税优型商业长期护理保险;建立独立运行长期护理保险信息管理系统。

当养老金遇上老龄化,养老这一百年之虑需要在顶层设计上通盘考虑、多方协作来化解。

除长期护理保险外,《中国经营报》记者注意到,两会期间,多位代表、委员还指出,目前适老服务保障体系仍不完善,应用场景载体与老年人生活、使用习惯的匹配度有待加强。

记者梳理发现,包括上海、重庆、河北省在内的多个省市十四五规划建议中对适老化养老基础设施建设给予关注。

其中,重庆市提出,推进基础设施适老化改造,构建老年人友好型社区,发展智慧养老。

上海市提出,创新养老服务供给方式,大力推广养老顾问制度,积极推进智慧养老,发展异地养老,深化长三角养老服务合作。

据了解,河北省将于今年完成3万户特殊困难老年人家庭居家适老化改造,包括地面防滑处理、地面高差处理、安装床边护栏、配置防走失装置等;河南省将对不少于1万户经济困难的失能、半失能老年人家庭进行适老化改造,并确保每个社区有1处养老服务场所;四川省将打造城市居家社区15分钟养老服务圈,完善农村养老三级服务网络。

对于大家普遍关心的老年人运用智能技术难题。工信部曾通过人民网领导留言板回复网友表示,为解决老年人运用智能技术困难,自2021年1月起,工信部在全国范围内组织开展互联网应用适老化及无障碍改造专项行动,首批重点推动与老年人生活密切相关的158家网站和APP进行改造,专项行动对老年人关心的字体大小、广告插件和诱导类按键等5大类27项问题作出具体要求,鼓励企业推出更多界面简单、操作方便的应用模式,便利老年人使用智能化产品和服务。

本文标签:养老金养老服务居家养老养老保险社保

本文标题:建言养老储备:多路径保障老有所养

本文出处:http://www.dichanyanglao.com/news/news-dongtai/18280.html

本站声明:本站发布的内容(图片、视频和文字)以原创、转载和分享为主,文章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立场,如果涉及侵权请联我们删除。

0

首页
电话
短信
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