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摘要:智慧养老系统建设目标:利用信息化手段,通过互联网技术,建设一个智慧养老信息平台,构建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智慧养老模式,通过老年人服务热线、智能终端、居家养老服务平台、智慧健康养老管理系统,为老人提供综合性的、专业化的养老服务,促进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的发展,推动养老事业的进步,从而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和晚年生活质量;而智慧养老利用互联网、物联网、大数据、智能硬件等技术手段,能够实现个人、家庭、社区、机构与健康养老资源的有效对接和优化配置,推动健康养老服务智慧化升级,提升健康养老服务质量效率水平,让更多老年人“老有所依、老有所养、老有所乐、老有所安”;促进信息技术和智能产品应用于养老服务,积极开发智慧健康养老服务,为老年人提供“点菜式”就近便捷养老服务…
今天给各位分享智慧养老相关政策的知识,其中也会对智慧养老产业政策支持进行解释,如果能解决您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噢!
本文目录: 1、智慧养老相关政策 2、智慧养老产业政策支持 3、智慧养老国家政策 4、智慧养老产业政策支持方案智慧养老相关政策
智慧养老相关政策发布 医养结合服务加快推进
国家卫生健康委10月18日发布《关于做好2021年智慧健康养老产业发展工作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通知》明确,我省将大力发展智慧健康养老产业,培育新业态新模式,促进信息技术、智能硬件等产品在养老服务领域深度应用。
《通知》要求,持续推进智慧健康养老应用试点示范,积极打造智慧健康养老示范基地。依托智慧健康养老产业园区、智慧健康养老示范基地、智慧健康养老示范街道(乡镇)和智慧健康养老示范基地,提升家庭照护能力。建立以企业为主体、社区为纽带、医养相结合的智慧健康养老服务体系,打造老年健康服务“金三角”。
资料来源:民政部、工信部、中商产业研究院整理
二、加大智慧健康养老应用试点示范力度
目前,我省智慧健康养老产品和服务主要包括:智能定位卡、智能手环、智能定位手机等。各类可穿戴设备、便携式健康监测设备、智能健康养老监护设备、家庭服务机器人等在智慧健康养老领域进行广泛应用,试点示范作用凸显。在此基础上,《条例》还提出了智慧健康养老服务的有效供给、服务主体和要素保障、数字赋能等多方面的建设措施,为打造“豫佳养老”、培育壮大“豫佳养老”品牌提供了有益探索。
一是推进智慧健康养老服务设施建设。建设智慧健康养老服务设施,推进养老服务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发展,支持养老服务机构发展、连锁化、品牌化经营,培育养老服务新业态,扩大养老服务供给。
二是构建养老服务人才队伍建设制度体系。出台鼓励引导和扶持办法,建立养老护理员职业技能等级评价制度,引导和规范养老服务人才的培养、评价、使用和激励机制,为养老服务人才队伍建设提供制度保障。
三是实施“互联网+养老”行动。促进信息技术和智能产品应用于养老服务,积极开发智慧健康养老服务,为老年人提供“点菜式”就近便捷养老服务。
四是探索解决养老服务机构用地难、融资难、用人难等问题。
智慧养老产业政策支持智慧养老产业政策支持力度加大,智慧养老产业前景广阔
各省市智慧养老产业政策支持情况
鉴于老年人口需求基数大,2010年全国老年人口达2.54亿,占总人口的14.9%;2013年,全国老年人口数量达到2.41亿,占总人口的14.9%。2013年,老年人口数量达到1.62亿,占总人口的14.9%,预计到2050年前后,中国老年人口数将达到峰值4.87亿,占总人口的34.9%,老年抚养比高达16.8%,平均每3个人中就有1个老年人。
近年来,国家频频出台政策,支持智慧养老产业发展。国家相关部门在鼓励发展、鼓励发展方面都有显著的政策支持。2017年8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全面放开养老服务市场提升养老服务质量的若干意见》,提出降低准入门槛、简化审批手续、扩大养老服务投资等,促进养老服务业快速发展。
在智慧养老行业的快速发展中,养老服务机构不仅是老年人生活的主要场所,也是老年人养老的主要选择。民政部在2018年10月印发《关于加快实施老年人居家适老化改造工程的指导意见》,指出到2022年底,全国各地将基本完成2000户以上居家适老化改造。
智能养老也被频繁提到。早在2019年,上海市就率先探索通过市场化运作的方式,引入科大讯飞,并在全国率先推出针对老年人日常生活的陪伴机器人“叮咚”等。
“叮咚”的名字已经不再是小试牛刀,它还设置了客厅、浴室、卧室、卫生间等多个场景,能够全方位为老年人的日常生活提供陪伴,除了提供基础的家政服务,还能陪老人聊天解闷。如今,子女不在身边,老人想去哪儿都可以在“叮咚”智能机器人上购买东西,“叮咚”有专人提供服务,不需要坐在轮椅上,只需要在电视上拨打“叮咚”,话务员就会及时上门收到提醒和帮助,满足老年人各种生活需求。
智能机器人进社区,将带给老年人安全感和便利度。
智慧养老国家政策智慧养老国家政策支持
数据显示,截止2019年末,我国60周岁及以上人口超过2.49亿,占总人口比例达到17.9%,其中65周岁及以上人口1.68亿,占总人口比例达到11.9%。近年来,我国人口老龄化进程加快,传统的家庭养老已难以满足需求。为了应对老龄化趋势,国家推出一系列政策推动智慧养老产业发展。目前,智慧养老产业相关政策支持多集中在智慧养老领域,包括国家标准、地方标准、企业标准、团体标准等,部分企业、机构还出台了智慧养老相关产品和服务标准。当前,智慧养老产业存在区域发展不平衡、服务资源分散、服务监管时间不清晰、人才和资金匮乏等问题。
而智慧养老利用互联网、物联网、大数据、智能硬件等技术手段,能够实现个人、家庭、社区、机构与健康养老资源的有效对接和优化配置,推动健康养老服务智慧化升级,提升健康养老服务质量效率水平,让更多老年人“老有所依、老有所养、老有所乐、老有所安”。
作为全省人口老龄化程度较高的地级市,南京通过创新推动养老模式创新,积极探索智慧养老新模式。
“互联网+养老”
让老人幸福感倍增
无论是居家养老、社区养老,还是机构养老,老人们往往更愿意在自己熟悉的环境中,享受晚年生活。
泰康之家·赣园建设有独立生活、协助生活、专业护理和记忆照护四个区域,按照“一室多用、功能齐全”的要求,为社区老年人提供一站式、多层次、近距离的养老服务。
据介绍,该社区占地约4000平方米,设置养老、医疗、餐饮、健身、文化娱乐等多种功能,可提供独立生活、协助生活、专业护理、记忆照护等服务,满足不同年龄阶段及身体状况长者的养老需求。
南昌县民政局副局长李飞飞表示,积极探索医养结合的养老新模式,目前,泰康之家·赣园养老社区已经开业,入住长者近800人,包含了生活照护、医疗护理和文化娱乐等多个方面。
智慧养老产业政策支持方案智慧养老产业政策支持方案
智慧养老产业政策支持方案
一、政策依据
国家和省关于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的政策,是对智慧养老产业重要的政策支持。现阶段,我国在智慧养老产业上所研发的产品以及服务主要以智慧养老服务平台为载体,以智能传感器、穿戴设备、智能家居、检测设备等产品,或为服务平台提供数据支撑,为用户提供基本生活服务和个性化服务,已经成为政府和社会各界重点关注的问题。
1、智慧养老系统建设目标
1、智慧养老系统建设目标:采用物联网、互联网、智能呼叫、GPS定位、云计算等技术,通过智能化手段,实现老年人动态的健康管理、安全监护、远程监控等功能。
2、智慧养老系统建设目标:根据智慧养老的系统设计要求,运用云计算、互联网、物联网等技术,建设养老管理系统,建设具备养老服务功能、养老服务模块、养老服务质量评估中心,提供养老服务监管信息化应用和服务评估平台,实现了养老服务从“管理”到“服务”的转型升级。
3、智慧养老系统建设目标:利用信息化手段,通过互联网技术,建设一个智慧养老信息平台,构建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智慧养老模式,通过老年人服务热线、智能终端、居家养老服务平台、智慧健康养老管理系统,为老人提供综合性的、专业化的养老服务,促进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的发展,推动养老事业的进步,从而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和晚年生活质量。
4、居家养老系统建设目标:通过建设居家养老服务平台,实现居家养老的信息管理、服务呼叫、服务监督等功能,为老年人提供及时、便利、高效、安全、舒适的服务。同时,可以通过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管理系统的应用,实现居家养老的工作流程标准化、养老服务过程规范化,以及老人、家属、服务中心之间的关系网络化和养老服务机构的智能化等,形成对老人、服务人员、社会资源的有效整合。通过互联网技术,对老年人的生活状况、身体状况和心理状况进行全面掌握,及时发现、预防和解决问题,使老年人健康管理、安全管理、主动健康和个性化服务更加精准、优质、高效。
本文标题:智慧养老产业政策支持,智慧养老相关政策
本文出处:http://www.dichanyanglao.com/news/news-dongtai/28842.html
本站声明:本站发布的内容(图片、视频和文字)以原创、转载和分享为主,文章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立场,如果涉及侵权请联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