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法典被誉为社会生活的百科全书,根据全国人大常委会的决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草案)》将提请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审议。这意味着,我国依法保护民事权利将进入全新的民法典时代,每个人的生活都将因这部法典的诞生而被深刻改变。民法典为什么对每个人都如此重要呢?最大的变化是,我们熟悉的法这个说法没有了,取而代之的是编。民法典正式问世后,现行的婚姻法、继承法、民法通则、收养法、担保法、合同法、物权法、侵权责任法、民法总则将同时废止,取而代之的是新编纂的共7编民法典草案,依次为总则编、物权编、合同编、人格权编、婚姻家庭编、继承编、侵权责任编,以及附则,共1260条,这也创下新中国立法史的新纪录。
小明是一个千禧宝宝,出生于2000年,今年已经是一名大三的学生。最近小明的爸爸突然跟他提起了一件事,这让小明发了愁。小明的父母年事已高,最近二老想把在北京价值1000万的房子卖了或者抵押给银行准备以房养老,想拿这个钱改善生活质量。但是小明却不同意,小明担心父母一旦失去产权,居住质量将大幅下降,如果抵押给保险公司还可能没法回本。
其实,小明的担心,未来民法典问世后就可以解决这一难点,因为居住权制度的增设是此次民法典草案物权编中的一大亮点。以前,只要不卖这1000万的房子,的确不能靠房子改善生活,但是此次民法典草案中增设居住权制度后,小明的父母就可以把1000万的房产卖出600万,在依法严格实行居住权登记后,可以保留居住权,这样小明的父母就可以把房子提前变现,用来改善生活。居住权制度的设立也将为老年人以房养老提供法律保障。
清华大学法学院院长申卫星:我1000万的房子卖600万,为什么?因为保留一个居住权,而且居住权要登记,你将来不能撵我走,你再卖的那个人也必须承受这个负担,谁买了都有的赚。一个1000万的房子花600万买了,是上面有个负担,但老年人去世之后就变成一个无负担的财产了。那么1000万的房产原来只能作为遗产用,现在怎么样呢?可以提前变现,用来养老、治病,用来改善生活质量,减轻了子女的负担,所以居住权制度也有利于改变中国老龄化社会养老的负担这样一个格局。
本文标题:居住权"入典"将为老年人以房养老提供法律保障
本文出处:http://www.dichanyanglao.com/news/news-dongtai/9823.html
本站声明:本站发布的内容(图片、视频和文字)以原创、转载和分享为主,文章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立场,如果涉及侵权请联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