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单概述下就是:
网友的妈妈因为没工作,比较闲,所以经常来他家里住。
但妈妈并不是白住的,经常会帮着做家务、打扫卫生。
他觉得这样没什么不妥,毕竟房子是爸妈全款买的。
而且老婆在妈妈的影响下,也开始做家务了。
不过,老婆从小被父母宠到大,家务难免有做的不好的地方,会被妈妈唠叨几句。
妈妈也没什么恶意,都是希望儿子过得好,希望这个小家过得好。
可老婆被讲几句就受不了了,觉得很委屈,经常和他抱怨。
于是他就和妈妈说,让妈妈没事不要经常来家里。
可妈妈听了很伤心,哭了一个晚上,让他觉得很对不起妈妈。
他看了很多人,婚后也是和长辈住一起的,一点事没有。
相比之下,老婆真的太小心眼了。
看着老婆和自己妈妈住在一起,情绪越来越阴郁。
他就在社交平台上发帖说:是不是要带老婆看一下心理医生?
乍一看上去,网友似乎因为老婆的不懂事,感到很委屈。
可帖子发出后,他却遭到了铺天盖地的吐槽。
很多人都说,该看心理医生的,应该是他和婆婆。
而对妻子的遭遇,大家则纷纷表示同情。
生活中,和网友一样,想结婚后和父母住在一起的丈夫,不在少数。
可这么做,往往会引发接二连三的家庭矛盾。
大家可能都有过这样的疑惑:
为什么大多数的妻子,都不愿跟公婆同住?
今天,我们就来聊一聊这个话题。
回到开头的故事。
因为经常被婆婆埋怨家务活做的不好,妻子向丈夫哭诉:
有婆婆在,感觉这个家不是自己的家,过得很压抑。
而丈夫对此是怎么做的呢?
他安慰老婆:妈妈是长辈,有些话不要放在心上。
这话难免有些隔靴搔痒的意味,未经他人苦,就劝人大度。
男主换位思考一下:
你刚下班,就被丈母娘指挥做这做那,完了还嫌你做得不够好,估计你也受不了吧?
更何况,妻子已经做到让丈夫觉得还不错的程度了。
即使这样,还是因为没有达到婆婆的标准,被挑三拣四,她能愿意婆婆来家里吗?
不过可能有人就要问了:
房子是婆婆和公公全款买的,他们还不能想来就能来吗?
这话听着没问题,但先搞清楚一个前提:
房子是公公婆婆买给自己的,还是买给儿子做婚房的?
如果是前者,儿子儿媳应该搬出去,让婆婆尽情做家里的主人;
如果是后者,婆婆就要搞清楚边界,不要随便入侵小俩口的空间,并且对媳妇指指点点。
毕竟,一个家只能有一个女主人,即使是长辈,也不该擅自介入,剥夺儿媳的话语权。
网上有人说的好:
别以为出了钱就能绑架人,如果是这样,房子我宁可不要。
而这位丈夫的做法,仿佛在告诉老婆:你能住进来,都是我和我妈施舍给你的,你既然寄人篱下,就得孝顺贤惠。
就好像没买房前,老婆没有房子住一样,你和你妈究竟懂不懂什么叫尊重?!
是啊,凭什么只要求妻子让步,去接受婆婆的指手画脚、忍耐老公的无所作为呢?
生而为人,再多的耐心,也会有磨尽的时候;再好的脾气,也会有爆发的时候。
当妻子的心情一次次被忽视,生活空间一点点被压榨,她怎么可能,不会在痛苦中越陷越深?
想起一句话:
婆婆的任性,是丈夫惯出来的;婆婆的挑剔,是丈夫默许的。
说到底,不作为的丈夫,没边界的婆婆,才是造成家庭矛盾的根源。
后台有位读者分享自己的经历,她说:
我结婚已经大半年了,一直和公公婆婆住在一起。
公公婆婆都是特别好的人,烧饭洗衣全部都做,我们没有闹过矛盾。
但即使这样,我还是不想和他们住。
虽然这么说有点没良心,但我现在真的快窒息了。
只要出了自己的房间,我就得穿戴整齐,时刻注意形象。
不敢随便瘫在沙发上,不敢不做家务活,更不敢参加超过晚上10点的聚会,因为怕影响公婆休息。
其实我真的很想逃,我只想两个人生活在一起,就算累一点也没关系,我可以学着做饭,学着打理家庭。
虽然可能一开始做得不好,但我只想有一个自己的家。
从这些文字里,可以读出她的挣扎与煎熬。
和公婆住在一起,作息节奏的不同,生活习惯的差异,都会让两代人的相处,暗流汹涌。
如果丈夫不理解妻子的困扰,不妨换位思考一下:
如果老丈人、岳母娘都来家里,你敢光着膀子,在家里随便溜达吗?
你敢在下班后,不和他们聊会天,就躺在自己的大床上休息吗?
我想很多人的回答都是否定的吧。
这世上没有哪个人,愿意忍受时刻紧绷的生活。
不是说长辈不能来家里住,只是要注意一个度。
短期的相处,固然可以增进感情;但长期的磨合,只会消耗精力。
情感导师涂磊说过:
婆媳之间的相处之道,是视如己出的关爱,相敬如宾的对待。
视如己出的对待,是指将心比心;相敬如宾的对待,是指再亲,也不能像家里人一样亲密。
若是毫无分寸感,一味介入小俩口的生活,只会让人越来越窒息。
《家为何会伤人》中说道:
如果夫妻关系是家庭核心,拥有第一发言权,那么这个家庭就会稳如磐石。
然而,在现实生活中,很多家庭矛盾,都是由于长辈抢占了家庭的主导权,所造成的。
这时候,丈夫的态度,就至关重要了。
因为,丈夫不仅和老婆亲,也和爸妈亲,所以他的做法,会直接影响亲人的家庭序位。
丈夫立场含糊,等于默许事态,朝着不可控的方向发展;
丈夫亮明态度,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维护家庭和谐。
武志红曾在《中国式的情与爱》里,说过这样一个故事:
儿子结婚后,婆婆经常来家里挑刺。
要么嫌媳妇打扫卫生不干净,要么埋怨她不去帮帮儿子的忙。
一开始,媳妇觉得婆婆是长辈,没有太计较。
可后来婆婆变本加厉,天天都来家里视察,对媳妇说一些难听的话。
媳妇委屈不过,把烦恼告诉了丈夫。
下一次婆婆再来家里,丈夫就认真地对她说:
妈,我很爱你,如果你想以后这份爱继续而且不减分,就不要在我家里闹事。
我希望你知道,这是我和媳妇的家庭,你和爸爸才是一个家庭。
这番话虽然让婆婆很生气,但她的态度,还是慢慢发生了改变。
后来,婆婆不再经常来家里,对儿媳指手画脚,一家人的关系,也有所好转。
心理学家海灵格曾说:家庭有正确的序位,才能有健康的家庭环境。
负责任的丈夫,尊重妻子的想法,维护妻子家庭女主人的地位。
他们不会揣着明白装糊涂,而是懂得换位思考,积极作为。
这样的作为,并不是不尊敬长辈,而是分清主次,明确边界。
只有把维护妻子放在第一位,婆婆才会明白,儿子找到了那个能给他幸福的人,自己没必要瞎操心;
而得到丈夫关爱的妻子,也会爱屋及乌,更加孝敬婆婆,一家人也会因此更快乐、和睦。
中国有句古话:轻则生狎,近则不逊。
意思是走的太近,难免会逾越规矩,产生不尊重对方的行为。
这句话,也同样适用于夫妻和长辈的相处。
可以偶尔探望,但别走的太近;可以提出建议,但别插手家事。
保持适当的距离,才能维持关系的平衡,减少不必要的摩擦。
说白了,作为婆婆,要懂得放手;作为儿子,要明确边界。
否则,平衡被打破,家庭关系也会是一地鸡毛。
很喜欢一句话:
一家人最好的状态,莫过于父母有父母的天地,子女有子女的幸福。
彼此挂念,互不干涉,常常探望,相亲相爱。
点个【关注】,愿每个家庭,都能有舒服的空间和温暖的关系。
彼此幸福喜乐、互敬互爱,携手走过这人间的岁岁年年。
本文标题:老婆不想和我妈住一起怎么办?丈夫的一句话,激怒无数网友
本文出处:http://www.dichanyanglao.com/news/news-shenghuo/21774.html
本站声明:本站发布的内容(图片、视频和文字)以原创、转载和分享为主,文章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立场,如果涉及侵权请联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