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
人生一世,草木一秋。无论贫穷还是富有,地位高还是低,谁都要面对老去的现实。那如何来养老呢?
在传统观念里,“养儿防老,积谷防饥”是非常朴素的道理,有儿女才能老有所依,有粮食才不会饿肚子。
随着社会发展,如今的养老方式越来越多了,诸如住养老院、请保姆等等,但由于受到情感或者经济能力的影响,在大多数老人的心里,儿女的陪伴和照顾依然是最靠谱的选择。
然而实际情况又是怎样的呢?一位68岁的老大妈独自生活很不方便,就来到儿子家,不料儿媳竟提出了3个要求。她无奈地感慨道,人老了真难呀。
68岁的蒋大妈自述:
01
我和老伴儿在同一所中学当老师,我教语文,他教物理。按理说工作稳定,收入也不错,我们应该过得很幸福,但结婚几年都没有孩子,却成了彼此的一块大心病。
看着别人家的父母跟孩子一起玩耍,其乐融融,我俩既羡慕又着急,私下里经常互相埋怨、指责,甚至一度闹到了分手的边缘。好在经过多方求医问药,在快30岁的时候,我终于生下了儿子。
对于得来不易的东西,人们往往才会更加重视或者珍惜。我们就是这样,一直把儿子当作“无价之宝”,不仅怕磕着碰着,而且还百依百顺。
时光荏苒,在一帆风顺的环境里,儿子慢慢长大了。为了让他少吃苦,我们竭尽全力帮他买了房,买了车,操办了婚姻大事。
说实话,那个时候,我们年轻力壮,只想他能够幸福快乐,无忧无虑,至于别的事情,从来没有考虑过。
02
然而人不会永远都年轻,而且随着年龄增大,当需要帮助的时候,自然而然地就有了一些“想法”。
老伴儿的身体始终不太好,特别是退休以后,三天两头地生病住院。有一次他在打牌时忽然晕倒,被送进了医院。我焦急万分,立刻通知了儿子,并嘱咐他多带点钱过来。
可是等了很久,也没看到他的影子。再打电话催促时,他却说,家里的钱都在儿媳手里,暂时拿不出来,自己正想其它办法呢。无可奈何之下,我只得自己回家取了。
此后的一个多月里,儿子儿媳偶尔会来医院看一眼,但从来没问过我,钱够不够用,需不需要帮忙。
人家都说,父母养儿女小,儿女养父母老。可是老伴儿都这样了,为什么我们的儿子既不愿出力,又不愿出钱呢?
03
老伴儿走了以后,我很伤心,同时也感到很无助,不知道自己的未来会是个什么样子?
俗话说,养儿防老,积谷防饥。虽然时代不同了,许多观念变了,但是这种未雨绸缪的传统意识依然存在,并发挥着积极的作用。
有一段时间,我的确对儿子很失望,觉得自己多攒些钱,身体不好了就住进养老院。然而大表姐的的经历却让我打了退堂鼓。
她告诉我,不要把住养老院想得那么美好,如果没有足够的财力,你根本得不到像样的服务;如果没有儿女的支持和帮助,你在里面也不会受待见,所以能依靠儿女的话,还是不要胡思乱想了。
听人劝,吃饱饭。随着腿脚越来越不方便,我就硬着头皮跟儿子商量,打算到他家里养老。儿子没有反对,还主动把我接了过去。
04
正当我暗自庆幸,觉得儿子懂得孝顺老人的时候,儿媳却开始“行动”了。有一天,她直截了当地说,我已经过来那么久了,有些事情也应该商量一下了。
但与其说跟我商量,倒不如说她直接提出了要求。她表示,首先每天我没什么事儿,活动太少,对身体不好,应该多干一些家务,比如洗洗衣服、打扫打扫卫生等,就当锻炼身体了;其次,我牙口不好,吃东西慢,而且还有这样那样的忌口,所以大家最好分餐比较好。
最后,也是最关键的一条。她说这套房子是刚买的,每个月都有几千块钱的房贷,导致他们的生活压力很大,既然我想和他们一起生活,就应该承担一些房租和生活费。
这一刻,我惊诧不已,不由自主地看向儿子。不料儿子也不冷不热地说,他认为儿媳的“建议”没什么不对,一家人就应该互帮互助的。
我心里酸酸的,顿时无语了,自己不是舍不得那点退休工资,只是觉得这3个要求让人很憋屈。不过事已至此,我还有别的选择吗?哎,人老了真难受呀!
写在最后:
人老了,感觉生活不如意,感觉儿女不孝顺,主要有两方面的原因:
第一,希望越大,失望也越大。
上了年纪,我们总希望儿女对我们,能像我们对他们那样无私。殊不知这是一种奢望,因为付出始终是“对下”的多于“对上”的。
第二,没有好的家教,就没有懂事的孩子。
虽然说棍棒之下出孝子,未必就是对的,但是娇生惯养、缺少磨炼的孩子大概率不会懂得感恩,不明白孝顺父母的意义是什么,当面对小家庭的得失时就忘记了自己的责任和义务。
其实,不是养儿防老的观念过时了,而是教导儿女的方式“误入迷途”了。
文后寄语:
感谢您的阅读与支持,祝您健康快乐!
作者:一丝垂纶,一个性格开朗、爱开玩笑的情感讲述者,愿陪伴师友品味生活,笑谈人生。
本文标题:到儿子家养老,儿媳提出3个要求,68岁大妈:人老了真难
本文出处:http://www.dichanyanglao.com/news/news-shenghuo/21833.html
本站声明:本站发布的内容(图片、视频和文字)以原创、转载和分享为主,文章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立场,如果涉及侵权请联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