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杰佳通 > 新闻中心 > 养老生活村里办老人餐厅,探索农村特色养老

村里办老人餐厅,探索农村特色养老

时间:2022-10-01 11:53 来源: 作者:小杰 人浏览
▲颐年堂定期为老人们举办生日会


◆志愿者为老人送餐入户 数据显示,2020-2050年间,中国农村人口老龄化程度将一直高于城镇;到2035年,中国农村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在农村人口中所占比例将提高到37.7%,高出城镇13个百分点。在乡村振兴大背景下,结合农村在地养老资源条件,探索农村特色养老模式,成为农村老年人最迫切、最现实的养老诉求。

海峡导报与厦门市民政局联合推出舌尖上的养老系列报道,近日走进岛外农村幸福院、街道养老服务照料中心、长者餐厅、敬老餐桌等项目。导报记者发现,厦门补足农村地区养老短板,积极探索互助式养老模式,逐渐走出一村一策的特色养老模式。

因地制宜灵活助餐形式

走进翔安区内厝镇后垵村,差不多是在村子正中心的位置,有一处由三座闽南传统古厝组成的院落。这里便是后垵村的老人之家颐年堂。自2020年12月揭牌运营以来,颐年堂每天两顿,为村里70岁以上的老人提供免费的午餐和晚餐堂食。每天固定在这里用餐的老人,从最初入驻的58个,到今年已有78个。

后垵村书记徐晓东告诉导报记者,后垵村有居民1500名左右,人口居住比较集中,把颐年堂选址在村里相对中心的位置,老人们每天只需要步行四五分钟就能抵达。当初选址的地方,是村里发动16个村民捐让三间祖屋改造而来的。

而在海沧新阳街道,这里有海沧区民政局设立的唯一一个区级敬老餐桌项目,依托新阳街道养老服务照料中心开展运营。每周一到周五,这里每天为老人们的午晚餐各提供两荤两素一汤,餐标按16元/人配置,菜品提前一周公示。收费则分为多档:60-74周岁的户籍老人自费5元,75周岁以上及政府兜底对象由项目资金支持,其中免费用餐的人群占到四分之三以上。

因为地域辐射范围更广,为方便解决老人们的就餐问题,这里提供的则是集中供餐+送餐上门两种服务方式。照料中心主任傅光明介绍,60岁以上行动不便的长者采用的是配送入户的方式,目前项目签订助餐需求121人,每日配送入户的有45份。

盘活空间增加服务类型

走进古色古香的颐年堂,除了以助餐为功能主体,620平方米的空间里还装进了更多功能理发室、棋牌室、茶话室、书画室、曲艺室……老人们可以聚在这里会会老友、叙叙家常,最大限度盘活了食堂的空间与功能。今年端午节,老人们就在这里一起动手包粽子,参加投壶、套圈等小游戏,大家都很开心。人和社工驻后垵村幸福院管理员许晓静说,组织歌舞、手工兴趣小组主题活动,开展健康知识讲座,以及传统民俗节日的特色活动几乎每周都会开展,还有两个月举办一次的老人生日会贯穿全年。

后垵村关工委许永康感慨地表示,出于传统子女养老的观念,老人餐厅刚落地时,村里有的老人还一时难以接受,有点不好意思。现在大家每天招呼着一起见面吃饭,出门前都要梳洗精神一下。更多的交流还带动了老人们拓展自己的社交圈,养成了积极向上的生活习惯,精神风貌为之一新。

互助模式开展日常运营

每天中午11:30是颐年堂午餐固定的开餐时间。老人们的用餐还有着独特的一套流程每个老人在餐厅用餐的位置是固定的,开餐前每桌由一名桌长拿取本桌的公用餐具和饭菜,再分发给每位老人;用餐结束后,老人们各自清洗自己的碗筷,桌长们还需要负责本桌公用餐具的清洗归位和食堂卫生的打扫。与城市标准化的养老服务不同,这种鼓励和引导入驻的低龄老人服务高龄老人的形式,正是鼓励推广的农村互助式养老服务。

互助式养老模式,还体现在老人餐厅项目的资金、物资来源上。徐晓东书记介绍,颐年堂采用的是村级主办、政府扶持、群众参与、社会捐赠、互助服务的运营模式,建设时总投资近120万元,除了内厝镇拨付10万元作为启动资金之外,其余钱款由社会各界捐资赞助,每年的运营经费中,约有三分之一是来自于爱心单位、社会乡贤捐赠的资金和物资。现在,颐年堂还建起了食物银行,村民们也会你拿一点米,我出一点菜,自愿为老人餐厅这个民生项目的运营出力,而餐厅也会定期将收到的捐赠捐助进行张榜公示。

放眼当下,互助养老主要还有时间银行模式、志愿者会员体系等多种形式。在新阳街道,志愿者服务就有效地支撑了互助养老的实现。配送入户从实际解决了孤寡、残疾老人的用餐需求。傅光明主任告诉导报记者,现在送餐入户的工作主要由志愿者完成,照料中心目前有30名左右的志愿者,我们会为他们配备记录机器,并根据实际完成的工单,将他们的服务时长录入中国志愿服务系统。

信任网络破解市场难题

解决农村养老,还有一个人力资源的共性问题。农村地区养老观念不同,对于外来的养老市场资本会有一定排斥,聘用本村、本地人员作为养老服务人员,在基础信任网络建立的基础上,嵌入了村民自治的基层治理结构。

从村支书的位置上退下来的许永康,从最开始动员老人,到现在每天到餐厅转转,已成了老人之家的管理员。老人餐厅的大厨许明山本是村里红白事的村厨,现在每天变着花样为老人们研制营养美食,有人捐赠了面粉就为老人们蒸蛋糕作点心,还会根据时令节气熬煮清凉茶水。嫁进村里的许晓静,现在则成了一名驻村社工,除了组织丰富的娱乐活动,还负责给老人们建立档案,定期入户走访,提供临时生活帮助和精神慰藉等。

低成本的就地服务,充分发挥了农村在传统地缘和血缘方面的强纽带关系,是中国国情下,探索有温度、有人情味的养老模式在厦门的落地开花。

本文标签:养老金养老服务居家养老养老保险社保

本文标题:村里办老人餐厅,探索农村特色养老

本文出处:http://www.dichanyanglao.com/news/news-shenghuo/4267.html

本站声明:本站发布的内容(图片、视频和文字)以原创、转载和分享为主,文章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立场,如果涉及侵权请联我们删除。

0

首页
电话
短信
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