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杰佳通 > 新闻中心 > 养老政策杭州:家庭养老床位破解养老服务瓶颈

杭州:家庭养老床位破解养老服务瓶颈

时间:2022-10-15 17:47 来源: 作者:小通 人浏览

2019年起,杭州市探索开展家庭养老床位建设,将养老机构的照护床位搬进老年人家庭,通过实施亲民化、人性化、温度化、智慧化联合手段,有效化解城区养老机构一床难求、养老组织没有目标受众等难题。截至2022年3月,全市共建成家庭养老床位966张,上门服务老人4000余人次,初步形成了家院互融、原居安养的养老服务新模式。

加强程序设计

床位申请亲民化

实施数据找人

将互联网+养老智慧平台数据与区县养老业务数据进行关联匹配,主动筛选目标群体,凡年满60周岁且能力评估达到中、重度失能和80周岁及以上的老年人纳入重点服务对象。同时组建宣传队伍,印制政策资料,主动上门进行宣传,老年人足不出户就能详细了解建床政策,精准实现政策跟着老人走。

实行权限下放

根据高龄、失能老人行动能力较弱的特征,将建床的申请地从政府转移到社区,老年人在家门口就能完成申请。对于行动不便的老年人,可实行预约上门服务,实现老年人申请建床一次都不跑的目标。

实现后台结算

依据建设凭证和第三方验收报告,政府直接与服务机构结算建床补助。无需老年人收集凭证,免除跑去报销的麻烦。

加强服务供给

床位使用人性化

优化环境设施

对老年人家庭进行环境设施适老化改造,防范安全隐患,增加康辅具配备,营造温馨居室环境。同时,参照养老机构配置标准,结合老年人生活习惯、行动规律和健康状况,配套智能药箱、智能床垫等智能设备,实现7×24小时动态管理和远程监护,实时掌握老年人身体状况。

强化入户服务

参照养老机构服务模式,为建床老年人提供生活照护、健康管理、医疗护理和康复等6大类20余小项上门服务。每日上门服务不少于1次,每月累计服务时长不少于30小时。医护人员每两周至少上门服务1次。

深化床位互转

对因身体或家庭原因,日后不适合继续居家养老的老年人,建立家庭养老床位和养老机构床位的互转渠道,能力评估结果实行互认,实现从居家到机构的无缝对接。

加强资金保障

床位补助温度化

执行建设补助

老年人家庭的适老化改造、智能化设备投入安装和维护由建床的服务机构负责,所涉费用按照每张床位3000元的标准给予建床机构一次性补助,老年人基本不用额外支出,给生活困难老年人吃下定心丸。

实行护理补助

年满60周岁且中度、重度失能的老年人,接受机构上门服务,可以依据服务合同并按照实际支付费用的50%给予护理补助(每人每月最高不超过600元标准),切实降低了生活照料成本,减轻了家庭经济负担。

推行补助互通

老年人建床前享受的居家养老电子津贴,例如重度失能失智老年人每月1820元、中度失能失智老年人每月1330元的电子津贴,建床后津贴余额保留且长期有效,老年人可以直接抵扣上门服务费用,进一步降低了老年人接受养老服务的成本。

加强数智融合

床位管理智慧化

推广智慧平台

智慧平台收集老年人各类场景数据,通过大概率计算,分析可能出现的漏水漏气、门户未关、疑似走失、跌倒坠床等场景事件,并及时作出提醒服务人员电话核查、通知服务人员上门查看、拨出求救电话等安全处置。平台累计报警300余次,服务机构紧急出动90余次,现场急救30余次。

推出增值服务

智慧平台利用智能床垫传回的信息,对老年人前24小时的呼吸频率、血压心跳、翻身离床进行综合分析,汇总成老年人一天的健康报告,累计发送超10万条电子信息,帮助老年人和家属及时掌握健康动态。

推行动态监管

老年人可通过刷重阳分或使用互联网+养老在线支付功能,结算上门服务费用。支付信息即时上传后台,可清楚地查询上门服务的时间、项目和次数,对每天上门服务1小时实行有效监管。同时配合老年人及家属手机端发布的星级评价和服务评论,第一时间掌握服务质量及成效。

本文标签:养老金养老服务居家养老养老保险社保

本文标题:杭州:家庭养老床位破解养老服务瓶颈

本文出处:http://www.dichanyanglao.com/news/news-zhengce/13132.html

本站声明:本站发布的内容(图片、视频和文字)以原创、转载和分享为主,文章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立场,如果涉及侵权请联我们删除。

0

首页
电话
短信
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