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杰佳通 > 新闻中心 > 养老动态智慧养老更专业更贴心(智慧养老品牌)

智慧养老更专业更贴心(智慧养老品牌)

时间:2022-12-11 14:15 来源: 作者:小杰 人浏览

文章摘要:”程静化名是双龙湖街道龙南社区养老服务中心的工作人员,从去年10月开始,她每个月都会来到服务中心来进行居家服务,除了做上门的陪护,还要在“社区智慧养老中心”APP里学习智能手环相关操作,十分方便;近日,重庆市商务委、市民政局、市大数据委联合印发了《重庆市大数据发展应用行动方案2021—2023年》以下简称《行动方案》,提出到2023年,重庆将基本形成覆盖全生命周期的智慧养老体系,实现线上点单、线下体验、社区配送、养老服务监管的智慧养老模式,让老年人在家就能享受便捷服务;记者28日获悉,武汉泰迪智慧科技有限公司以妙伴机器人为智慧养老解决方案提供商,正加快建设智慧养老产品和服务,不断丰富居家养老服务场景,创新居家养老模式,为老年人提供智能、便捷、安全、舒适的养老服务…

文章划重点,请关注以下方面:智慧养老品牌的知识,其中也会对智慧养老更专业更贴心进行解释,如果能解决您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噢!

本文目录: 1、智慧养老品牌 2、智慧养老更专业更贴心 3、智慧养老让生活更美好 4、智慧养老人才 5、智慧 养老 6、打造智慧养老

智慧养老品牌

智慧养老品牌打造智慧养老创新模式

大连新闻传媒集团记者 郭毅

近日,记者在民政部发布的第四批智慧健康养老应用试点示范名单中看到了泰康之家·福园这样的养老机构。该项目位于大连泰康之家·大连·园区一期,是泰康集团在东北地区的首个高端养老社区项目,也是泰康之家全国布局的重点养老项目。

泰康之家·福园已经在这里落地生根,现在这里拥有得天独厚的优势,一是毗邻优越的生态环境,二是周边拥有丰富的长寿资源,这里有众多的佛教协会,与大连曙光医院建立了绿色通道,三观齐头并进。这里老年人不断增多,需求发生了改变,为园区内的老年人提供了更为优质的服务。

另外,医养结合是本市医养结合的重要组成部分,社区内还自建了以老年医学为中枢,整合急重症转诊、长期护理、预防保健及康复治疗的医养康护体系。另外,园区内配备了一家二级康复医院,以及一个急救中心,对入住长者进行健康管理和急救培训。

“我们社区是与公立医院实现结对子的,在医疗和康复之外,还有社区的健康管理中心。这种医养结合的模式是由国家卫计委和三甲医院共同建设的。”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党委副书记、院长郭君锋表示,区别于传统养老模式,医养结合是社区医疗与居家养老结合,最大的区别在于医养结合。

老年人在“医养结合”方面的需求更加多元化。记者在多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看到,除了日间照料中心,社区还可以为老人提供全科医疗和康复医疗服务,包括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家庭病床、家庭医生巡诊服务、家庭病床、医疗护理服务、康复护理服务等。

“按照规定,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对老年人开展基本医疗服务、慢性病管理、中医药健康管理服务以及其他康复辅助器具租赁服务。”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党委副书记、院长郭君锋表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还可向老人提供家政、医疗保健、健康管理、便民服务等服务。

“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为社区老年人提供助急、助餐、助浴、助洁等服务。

智慧养老更专业更贴心

智慧养老更专业更贴心

老人在家洗澡不方便?去哪一键就能实现;哪里需要修剪管道,到哪修剪遛弯……如今,不少“一键呼”智慧养老服务,已经给社区老人带来稳稳的幸福。

近日,重庆市商务委、市民政局、市大数据委联合印发了《重庆市大数据发展应用行动方案(2021—2023年)》(以下简称《行动方案》),提出到2023年,重庆将基本形成覆盖全生命周期的智慧养老体系,实现线上点单、线下体验、社区配送、养老服务监管的智慧养老模式,让老年人在家就能享受便捷服务。

重庆渝北区双龙湖街道养老服务中心的“一键呼”智慧养老平台,可提供紧急救援、健康管理、专业照护、精神慰藉、文体活动等多种服务。李娟 摄

重庆渝北区双龙湖街道养老服务中心是全市首家街道养老服务中心。 李娟 摄

以“互联网+”为依托,渝北区双龙湖街道养老服务中心引进智能化的养老服务平台,推出了街道养老服务平台,按照养老服务平台机构需求,分门别类开展社区养老服务。在探索社区养老服务新模式的过程中,相关人员通过线上与线下的方式了解掌握辖区老年人的信息,进行上门服务,链接到家庭医生等各类社会资源,通过电话、微信等方式,及时进行指导。

图为志愿者正在为辖区居民测量血压。 李娟 摄

在双龙湖街道养老服务中心,工作人员正在指导老年人使用智能手机。 李娟 摄

据了解,双龙湖街道养老服务中心是全市首个街道养老服务中心设立的试点,通过社区养老服务站设立,盘活街道养老服务资源,探索社会化养老服务新模式。该中心利用信息化手段加强管理、建立健全服务制度,实现“三社联动”。

依托智能化手段实现信息化服务管理

社区养老服务中心每个月都会对老年人进行服务摸排,“黄老伯,我来给您做一下血压。” 程静(化名)是双龙湖街道龙南社区养老服务中心的工作人员,从去年10月开始,她每个月都会来到服务中心来进行居家服务,除了做上门的陪护,还要在“社区智慧养老中心”APP里学习智能手环相关操作,十分方便。

智慧养老让生活更美好

智慧养老让生活更美好

日前,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十四五”城乡社区服务体系建设规划》,提出要加强城乡社区服务体系建设,到2025年,实现城乡社区综合服务设施全覆盖,农村社区综合服务设施覆盖率达到80%以上。国家发改委、民政部、国家卫生健康委近日联合印发《“十四五”城乡社区服务体系建设规划》(以下简称《规划》),旨在推动基本公共服务资源向社区下沉,以老年人、残疾人、未成年人、困难家庭等为重点,明确提出优先发展社区养老、托育等服务。

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事关国家发展全局,事关亿万百姓福祉,是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维护社会稳定的重要举措,也是实现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向往的必然要求。围绕我国老年人口数量庞大、老龄化发展速度快、城乡差异大等特征,《规划》提出了更高质量的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目标。

第一,到2025年,养老服务床位总量达到900万张以上,新建城区、新建居住区配套建设养老服务设施达标率达到100%。到2025年,老城区和已建成居住区结合城镇老旧小区改造、居住区建设补短板行动等补建一批养老服务设施,“一刻钟”居家养老服务圈逐步完善。

第二,到2025年,养老机构护理型床位占比不低于55%,实现县城、乡镇(街道)范围具备综合功能的养老服务机构覆盖率达到60%以上。

第三,到2035年,养老机构护理型床位占比不低于50%。

第四,到2025年,养老机构护理型床位占比不低于55%,养老机构护理型床位占比不低于55%。

第五,到2035年,机构养老服务功能完善、规模适度、覆盖城乡的养老服务体系全面形成。

到2035年,养老机构护理型床位占比不低于55%,养老机构护理型床位占比不低于55%。

《规划》还提出了“十四五”时期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的重点任务。

一是基本养老服务体系建设项目。在2022年底前,省级制定老年人能力评估标准,全面开展老年人能力评估工作,评估结果作为领取老年人补贴、接受基本养老服务的依据。

智慧养老人才

智慧养老人才缺乏?南京万佳宜康颐养中心推出智慧养老服务中心

每天早晨,一大早,位于万佳宜康颐养中心的医护人员就要到服务中心检查身体,为在这里的老人建立健康档案,详细询问其近期身体状况。

“今天真棒,我昨天还胖了一圈,做完理疗,顺便帮我擦擦脸。”近日,在位于江北新区幸福路街道的万佳宜康颐养中心,“银发族”张大爷对老人说。

下午4点,市民张大爷在服务中心打扑克。

万佳宜康颐养中心是万佳宜康颐养中心的智慧化项目之一,这里配备了全自动体检室、心电监护仪、急救报警器、中央空调、新风系统等智慧设备,配备了“互联网+居家养老”系统,由于老人突发疾病,子女无法及时、快速发现异常情况,能够及时、准确地将老人送到医院接受救治,节约了不少时间,也有效解决了老人家属找不到、送出去的难题。

现在,这里居住的老人大部分是失能半失能老人,李大爷有几个女儿,他们也不在身边,家里只有一个女儿。“因为有儿女,家里有三个孩子,我们只能轮流值班,没有节假日的地方。”李大爷说,白天的时候他可以和几个女儿一起去外地打工,晚上就只能一个人,经常面临孩子不在家的难题。“我们在附近附近的小区内,做了一些调研,看到有条件的居家养老服务中心能提供短期托养、日间照料、康复护理等服务,让很多人觉得很好。”

在李大爷看来,日间照料中心的管理水平决定了他选择养老服务的质量。养老服务是精细化管理,精细化服务的保障,是老人日常生活、精神状态、居家照护等的“三圳”。每个老人都有一张家庭养老床位,这个系统会根据老人的生活习惯和需求,开展服务。比如,安装居家智能设备,比如能及时掌握老人的行动轨迹,还能评估老人身体健康状态,一旦老人出现意外,立刻将信息反馈至社区,服务中心及时处理并做出后续服务。

智慧 养老

智慧 养老服务更贴心

《智慧养老蓝皮书》编委会工作报告重点关注养老服务工作。2021年11月28日,由工信部信息通信管理局和民政部信息中心主办,中组部新闻信息中心、老龄工作委员会、工业和信息化部电子第五研究所和老龄产业协会承办的第29届全国智慧健康养老产品及服务推广目录(2021年版)“智慧养老应用试点示范”发布。在2021年全国智慧健康养老示范企业公示名单中,山西大同市的“五彩中元”养老产业创新发展成效明显,被列为了“2021智慧健康养老示范企业”,并获得了“2021智慧健康养老示范街道(乡镇)”称号。

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推进养老服务发展的意见》,围绕构建居家社区机构相协调、医养康养相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推动养老事业和养老产业协同发展,健全基本养老服务体系,大力发展普惠型养老服务,支持家庭承担养老功能,构建居家社区机构相协调、医养康养相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

按照《“十四五”民政事业发展规划》,“十四五”期间,推动养老事业和养老产业协同发展,健全基本养老服务体系,大力发展普惠型养老服务,支持家庭承担养老功能,构建居家社区机构相协调、医养康养相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

推进养老服务高质量发展,进一步完善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政策,推动建立普惠型养老服务清单,围绕“十四五”时期推动基本养老服务体系建设提供专项规划。

构建老年友好型社会环境,丰富老年人精神文化生活,加强老年人关爱服务,营造老年友好型社会环境,大力弘扬敬老爱老助老的社会风尚。持续推进老年人权益保障普法宣传,不断提高老年人社会参与的积极性。深入推进长期护理保险制度试点,建立健全覆盖城乡的长期护理保险制度,进一步完善多层次长期护理保险制度,强化社会保险保障制度衔接,确保基金安全、收支平衡。

提升养老服务质量水平,着力加强养老机构和社区养老服务设施建设。强化养老服务机构安全监管,完善养老服务标准、安全技术规范,提高养老机构服务质量和水平,推动养老服务标准实施,做好养老服务场所安全工作,进一步优化养老服务人员职业素质。

打造智慧养老

打造智慧养老服务新模式

武汉晚报11月29日讯(记者郑竞 通讯员钟丽芳)随着人工智能的发展,智慧养老也成为养老行业发展的一大趋势。记者28日获悉,武汉泰迪智慧科技有限公司以妙伴机器人为智慧养老解决方案提供商,正加快建设智慧养老产品和服务,不断丰富居家养老服务场景,创新居家养老模式,为老年人提供智能、便捷、安全、舒适的养老服务。

武汉泰迪智慧为老年人打造妙伴机器人

“我家女儿平时要忙工作,她要照顾我,白天我自己在家,要出差,现在有了它,只要在手机上安装好妙伴机器人,就可以随时随地监测我的情况,不仅能第一时间与我对话,还能根据她的需求向我下单,每天准时来。”家住楠竹新村的吴大爷开心地说。

据介绍,妙伴机器人为老年人提供家庭养老床位服务,住户可通过手机APP远程视频、实时监测、控制、回访等,有效减轻陪护负担,提高家庭照护效率。此外,妙伴机器人还可以通过家庭内的智能设备接入APP进行健康监测、远程视频查看、活动监测、一键呼叫等功能,实现在老人突发情况时,能够第一时间通知医护人员和老人的亲属,在老人出现突发情况时,也能第一时间响应。

去年,吴大爷的家被纳入“平安通”呼援服务试点。经过前期试点建设,“平安通”呼援服务已覆盖松江区的11个镇街,共计32户老人家庭。“比如说,咱们区安装的这款呼援设备,可以帮忙看护,我们去接回家呢?”吴大爷说。

“平安通”呼援服务自去年7月上线以来,让每位老人都能得到更好的服务。目前已经达到140人次。

针对独居老人、行动不便老人等特殊人群,该服务不仅包括紧急救援和上门服务,还包括各种生活照料、修理水电气、精神慰藉等内容,涵盖老人日常生活所需。

为了让老人感受到党和政府的温暖,志愿者经常深入到老人家中,为老人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让他们真切感受到老人们所想、所需、所盼。

本文标签:养老金养老服务居家养老养老保险社保

本文标题:智慧养老更专业更贴心(智慧养老品牌)

本文出处:http://www.dichanyanglao.com/news/news-dongtai/28806.html

本站声明:本站发布的内容(图片、视频和文字)以原创、转载和分享为主,文章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立场,如果涉及侵权请联我们删除。

0

首页
电话
短信
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