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杰佳通 > 新闻中心 > 养老生活我在养老院4年,曾送走十几位老人:床前一碗水,胜过坟前万吨灰

我在养老院4年,曾送走十几位老人:床前一碗水,胜过坟前万吨灰

时间:2022-12-08 16:11 来源: 作者:小杰 人浏览

这是我们讲述的第1189位真人的故事

我叫汤天帅,今年28岁,山东威海人。

曾经,我放弃上大学的机会,执意去日本打工3年,回国后买了房。机缘巧合下,我没曾想会和老年人结缘。

在很多人的传统观念里,养老院应该是无儿无女的孤寡老人不得已的居所。可是我爸妈年近70岁,有两个儿子,却也住进了养老院。

24岁的我走进养老院,和上百位老人成为忘年交,也曾亲眼看着十几位老人离开人世。4年的养老工作,让我更加懂得:善待老人,就是善待了明天的自己。把握当下,珍惜眼前的幸福。

(我们的全家福)

1994年5月,我出生在山东省威海市荣成,一个美丽的海滨小城。这里有葱郁的远山,碧波荡漾的大海,一年四季气温适宜,是中国十佳宜居城市之一,多次获得联合国人居奖。

爸爸曾在养老院工作了20多年,现已退休。妈妈是家庭主妇,照顾着一家老小。我是家里的老二,还有一个大我13岁的哥哥。

我从小性格开朗,做事细心,是天生的乐天派,经常逗身边人乐呵。高考的时候,我的成绩不是很理想,只够上一个二本大学。

可是,那会家里经济条件不是很好,哥哥也到了买房结婚的年龄,我就主动放弃了上大学的机会,并一心想出国多赚点钱。为此,爸妈很生气,并坚持让我去上大学。

(这就是我)

在这件事上,我特别固执,不顾他们的劝说,坚持自己的想法。毕竟条条大路通罗马,不是所有人只有靠学识才能有个美好的前程。

邻居家的哥哥曾去过日本打工,在他介绍下,我和一家劳务公司签订了合同。2014年,我到了日本,从事农业方面的工作。

刚到日本时,因为语言和文化的差异,我也不知道该如何跟当地人交流,身边也没有亲人,很孤单。

吃的方面就更别提了,份量很少,自己吃不饱也不好意思说。我本想能喝个水饱也行,可那种大酱汤的味道,再加上看着像涮锅水,总也喝不下去。来了第一个月,我就瘦了30斤。

(平成26年是2014年)

好在农场有机械,没有太重的活。劳动强度不是很大,每天工作八小时,多出来算加班,工资额外多2倍。我来就是为了多赚钱,因此我总抢着加班。

日本农场跟国内有很大差别,尤其蔬菜、水果类,他们从播种到收获,再到分拣、包装都是在农场直接完成的。大部分蔬菜,都是直接包装成超市直接卖的状态。

虽然以前,我也经常帮父母做农活,可正八经当份工作来做,还是很辛苦的。大棚很矮,腰都直不起来,尤其在摘草莓的时节,有时会在里面忙一整天,晚上都不敢平躺着睡。

(吃了不了学习的苦,就要吃生活的苦)

在日本工作了三年,我成长了很多,真正体会了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的滋味,更懂得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

当时我刚20岁,血气方刚,告诉自己:出门在外,民族气节要拿捏得死死的。他们要是敢欺负我,就算丢了命,也不能丢了中国人的脸。

事实证明,我想多了。在这里,大家分工明确,工作时从不说闲话,也不刁难我。

管事的社长跟工人们说起话来,也总弯着腰、低着头,毕恭毕敬的。

在农场工作的日本人,年龄都比较大,一半以上是七十岁左右的老人。他们做起事来很认真,态度也很和善,有时还会主动帮我。

(大年三十晚上,维修故障保证用户顺利看春晚 )

平时,我也很少出去闲逛。印象里,即使在农村,街道也特别干净。白头发老人做着各种各样的工作,比如公交司机、卖货员、服务员等,这种现象随处可见。

他们看起来很有礼貌,很热情,比较好相处。这算是日本留给我特别的印象吧,毕竟他乡再美,都不及回家的路。

2017年,合同期满,又赶上汇率下跌,我没有一点留恋,带着辛苦赚来的20万,就回国了。

回家后,我用这20万交了首付,买了房,家里生活也得到了一些改善。20岁出头就靠自己的努力买了房,这件事一直都是我的骄傲。

(全家人为妈妈庆祝生日)

可之后,我工作却不是很顺利。像我这种没学历的,每个月工资只有三四千块钱,而以前在日本却能挣1万左右。我有点迷茫,不知道自己能做什么。

后来,在朋友介绍下,我找了一份宽带安装维修的工作。我跟着师傅学了一个多月,业务就熟练了。当时,正好是农村网络安装的红利期,我就大胆地承包了一个乡镇的业务,开始没日没夜地干。

我每天早上不到7点就出门,晚上9点多才回家。由于实在忙不过来,我又找来几个助手,分工做,一组负责用户安装,一组负责故障维修。

当时,我承接的村镇,宽带普及率非常高,尤其是那些年龄比较大的老人,子女也都为其开通了业务。

互联网大大改变了大家的生活。老人特别兴奋,有的会反复问:有了这根线,在手机上真的能看见我孙子了?真有这么神奇吗?我都两年没见着我闺女了。

透过老人的笑容,在那一霎那,我突然觉得这份工作特别有温度,超越了金钱之外的意义。

刚开始,我的收入还不错,一年挣了15万左右。但后来,由于各种原因,宽带工程外包量渐渐少了很多,我想重新换个行业。

(为老人做点小事情)

平时,我比较喜欢旅游、摄影、剪辑视频。有一次,看到当地一家集团旗下的文化公司招聘广告宣传,我便想试试。

这家集团在我们当地口碑很好,是市重点企业之一,下属公司20多家。我想能在这样一家公司工作,未来的机遇一定很多。

于是,我投了简历,参加了面试,并很幸运地被录取了。

2018年4月,我正式入职,负责集团的大小新闻、宣传活动拍摄以及宣传片制作等。我人缘比较好,同事都很喜欢带我,我业务很快就熟练了。

(儿女不在身边,我全程陪老人上医院)

后来,当地民政部门和公司合作了一个养老项目,我负责社区养老的宣传工作。从那时起,我慢慢深入学习,并了解了养老行业。

之前,爸爸经常跟妈妈说:以后我们俩老了就去养老院生活。妈妈却说:我们有两个儿子,还用得着去养老院?爸爸很少辩解,只是说:人老了,还是得跟着时代走。

每次听到爸爸这样说,我总开玩笑逗他:人家一个儿子的都不担心,你有两个儿子,还担心没人养么?

说实话,我从未想过爸妈的养老问题。爸爸有退休金,最关键,我和哥哥都很孝顺。祖祖辈辈的养老都是这样自然而然传承下来的,没什么可担心的。

(带老人踏春,为他们拍下美美的照片)

随着工作的深入,我了解到随着人口老龄化加剧,我国人口趋向421小型化家庭结构。养老问题,已然成了国家和社会广泛关注的问题。

只是在农村,父母这代人中养儿防老的传统思想仍占了绝大多数,但是各种弊端也慢慢显露。

我的工作就是进行社区养老宣传,同时组织举办一些社会公益活动,比如重阳节看望养老院的老人、组织文艺表演等活动。

人到晚年最怕的就是孤独,有时儿女忙于工作无暇分身,老人住在养老院里,还能有一群同龄的老人作伴。他们一起聊天、看电影、打麻将等,老人的生活充实起来,也减轻了孤独感。

(向老兵致敬)

我国现阶段的养老方式有:居家养老、社区养老、候鸟式养老、以房养老等多种方式,但大约90%的老人会选择传统的居家养老。

随着社会发展,越来越多的社会企业进入到养老领域,越来越多的养老方式也被大家所接受。

我们集团在荣成开设了三个养老基地。一次偶然的机会,我来到其中一个养老基地,做宣传部的工作。

我们集团的董事长一直崇尚孝爱的文化理念,从2007年开始,一直免费赡养周边三个镇,将近400位孤寡老人。这点让我很敬佩。

(老人生活一角)

他经常和我们说,人都有老的一天,现在的老人就是明天的自己。现在善待了老人,就是善待了未来的自己。

我暗下决心,一定要把这份工作做好。可是说实话,从事这份工作,我感觉压力很大。

我首先深入到老人的生活中,收集他们对养老生活的想法和建议,再结合公司文化,不断去探索,开展宣传工作。

俗话说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我不断走访老人,了解他们的心声,听他们讲人生故事,和越来越多的老人做起了朋友。

尤其听着当年的知青老人,讲起他们上山下乡的生活经历,更是精彩无比。时代赋予了这些老人历史的厚重感,我从中收获了很多。

(看不出来他们都60多岁了)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走访中,我听过最多的一句话就是,虽然他们老了,但是他们仍想发挥余光余热,想做点事情,让自己看起来很有价值。

所以,老人的养老问题,已经不仅仅是解决温饱,更重要的是精神文化生活的需求。

老人还自发组织成立了一个志愿者服务队,每周会和我们的工作人员和社会志愿者一起到不能自理的老人房间,给他们做手指操、唱歌跳舞,还会用老人特有的思维鼓励他们。

这种爱和幸福的传递,特别和谐,也让我很感动。我用手里的相机记录下这些美好的瞬间,洗成照片贴在墙上。

(老年志愿者)

之后,我又做成视频,在养老院的内部电视中播放。老人看到照片和电视里的自己,笑得合不拢嘴,我看着心里也很欣慰。

养老院有一位92岁的爷爷,他是一名有60多年党龄的老党员。一张饱经风霜的脸,两只眼睛深邃明亮,头发总是理得整整齐齐。

虽然岁数大,但他一直严格要求自己,无论做什么事都很守时、守规矩。

更让我感动的是,他同时帮扶了身边三位80来岁的老人。他经常带着这三个老人一起散步,晒太阳,时而还会亮着嗓子唱几句京剧让大家乐呵乐呵。

这位老爷爷无论生活还是精神,都给身边的人树起了榜样,感染了越来越多的老人。

(老人的笑容,儿女的欣慰)

工作中,我真实看到了养老院的标准化服务,以及老人丰富多彩的生活。他们已经不仅仅满足于跳跳广场舞,而是走进老年大学,参加了小记者、民族舞、打太极等活动。

看着养老院的这些老人,我想起了爸爸妈妈已年近70岁了。传统的养老生活有点枯燥,他们最大的乐趣就是做顿饭,等着我们回家,一家人聚在一起说说话。

我总劝他们岁数这么大了,就不要费力气做这做那了。妈妈总说:闲着也是闲着,你们喜欢就好。

我突然很惭愧,一下子理解了,为什么爸爸会说,想去养老院生活。爸妈的养老生活,不应该围着我们转,他们应该有自己的生活才行。

(妈妈在养老院庆祝生日)

于是,我赶紧和哥哥商量,想把爸妈送养老院生活。哥哥现在有自己的事业,表示一切尊重爸妈的意见。只要爸妈愿意,他也同意。

妈妈最开始是不愿意的,好像自己有两个儿子,去养老院就就意味着儿子不孝,有点丢人似的。我反复劝她,可以先去体验一个月,不好就再回来。

就这样,我和哥哥把爸妈送到了养老院生活。

妈妈刚来有点放不开,身边的阿姨主动带着她,每次参加活动,都会喊上妈妈。几天后,妈妈就适应了,还和爸爸加入了老年大学,做了宣传组的小记者,参加了歌唱比赛。

(执子之手,与子偕老-——金婚纪念)

爸爸参加了打鼓班,每天忙得很,有时还没跟我说两句话,就说要去上课了。现在,他们的精气神比我都旺盛。

不得不说,现实中很多有一定条件的老人,退休生活本该丰富多彩、自由安逸,但偏偏被子女、被传统思想束缚。以至于老年大学、银发旅游、旅居养老等成了遥不可及的梦。

因此,我越发觉得这是件很有意义的工作,也很有前途。我越来越喜欢把老人的生活用镜头记录下来,分享给更多的老年人。

同时,我还开展了老年班的手机课,教他们如何拍照、做视频。

(老年大学的日常)

老人做完视频会在群里和网络上分享,他们彼此互相加粉丝、点赞、评论,一个个心里乐开了花,宛若年轻人的生活节奏。

子女们也能通过视频看到父母每天在做什么,给老人点赞。老人便更加开心,更乐意分享了。

看着一张张灿烂的笑容、多彩的身姿,我真心为他们高兴。正所谓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

(善待老人就是善待了未来的自己)

人生就像一趟有去无回的列车,每个人都在奔赴自己的终点。面对生死别离,总逃不过撕心裂肺的哭喊。而我在养老院工作久了,对生命有了不一样的认识。

曾经有一位养老院的老人在离世时,捐献了遗体,为3个家庭带去了重生。还有的老人会留下遗言,要把骨灰撒入大海,自由地追寻往生。

当生命走到终点,让活着的人继续拥有热情洋溢的笑容和抬头仰望星空的勇气。这就是生命最大价值吧!

在生命尽头,很多老人的子女在外地,来不及送老人最后一程。我们的工作人员都会细心的为逝者净身、换衣、整理仪容,帮家属联系殡仪馆、摆设灵堂等安排一条龙服务。

(老年大学)

在养老院工作了4年多,我亲自送走了十几位老人,其中最大的一位99岁。在生命弥留之际,我和老人的家人一起围在他的身边,握着他的手,依依惜别。

老人默默点着头,慢慢闭上了眼,平静而安详。那一刻,我意识到,没有惋惜和遗憾的生命终点,更能让逝者安息。

俗话说:床前一碗水,胜过坟前万吨灰。我越来越懂得:把握当下,趁着老人健在,努力让他们开开心心过好每一天,才是最好的孝顺。

孔子曰: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世人曾经认为能侍奉、养活父母就是孝道了,孔子教导我们对父母还要心存尊敬和关爱。

(我们一家三口)

人类文明高度发展的今天,养老生活也上了一个新台阶。当老有所养不再是生活的奢望,我们便要迈向更美好的老有所乐、老有所为、老有善养般高质量养老生活!

我媳妇是幼儿园老师,我们也有了自己的宝宝,现在9个月大。我经常开玩笑说:你从事养小的工作,我从事养老的工作,我们是真正的天作之合。身上的任务艰巨着呢!

我很自豪,在赚钱的同时,能做一件自己喜欢,而且有意义的工作。5年的时间,我和上百位老人成了朋友。

一有时间,我就陪他们聊天,帮他们做点力所能及的事情。他们看到我,总会亲切称呼我老朋友。

(歌唱美好的祖国,期待生活越来越好)

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每个父母都会为孩子的成长倾尽全力。父母日渐老去,我们做儿女的也要为之计深远,让他们过上幸福的晚年生活。

未来,我会一直在路上,用自己的言行践行中华孝道的文明传承。请为我加油!

【口述:汤天帅】

【编辑:甯小丫】

我们不能走过不同的人生,却能在这里感受别人真实的故事,而且,每个故事都有真实照片噢!如果你也喜欢这样真实的故事,请关注我们吧@真实人物采访!

本文标签:养老金养老服务居家养老养老保险社保

本文标题:我在养老院4年,曾送走十几位老人:床前一碗水,胜过坟前万吨灰

本文出处:http://www.dichanyanglao.com/news/news-shenghuo/27579.html

本站声明:本站发布的内容(图片、视频和文字)以原创、转载和分享为主,文章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立场,如果涉及侵权请联我们删除。

0

首页
电话
短信
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