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 月 27 日,央视专题报道养老问题。10 月 28 日,北京率先上调了医保和养老政策。主要精神,职场火锅在前几篇文章都写全了(请翻看以往文章)。
总体是:一是缴纳社保的人数大增,活水源源而来;二是养老金投资收益不错,新水不断注入;三是国家从央企和财政划拨资金注入,增量远远不断;四是 2022 年实现全国统筹、跨省调剂,帮扶贫困地区。
以上四个 " 硬条件 ",就可以支撑 2023 年基本养老金继续上涨,实现 19 年连涨。而且,已经连续上涨 18 年了,人们已经形成了强烈预期。再说了,物价继续上涨,货币不断贬值,人们需要更多的钱来保持生活质量。所以,2023 年养老金继续上调这个基本面是 " 稳 " 的。
一、退休工人有话说:
既然 2023 年养老金要上涨,喜大普奔!但是,人们更关心的是怎么涨?如何优化上涨的结构?如何向低收入群体倾斜、体现弱有所扶?
2021 年,全国企业退休人员的月人均养老金为 2987 元,但是结构非常不平衡。有的地区很高,4000 元起步;有的地区很低,2000 元左右,相差一倍;有的人每月一万多,有的人只有一千多,相差十倍。
2987 元只是 " 平均值 ",国内的平均值往往意味着一个普遍规律,平均值不是中位数(中间那个数值),所以,低于 2987 元的人才是大多数,而不是一半人是 2987 元。所以,低于 2987 元的人大约有七八千万人。
这些低收入者,恰恰集中在偏远地区、欠发达地区、传统老国企、当年下岗工人这些特殊群体之中。他们的特点是工龄时间比较长、年轻的时候处于低工资、高强度的火热年代,退休之后,生活水平不高,呼吁要提高养老金额水平。
如果按照 4% 的涨幅,一两千元的养老金如何能追上大城市里的 6000 元水平呢?他们建议:既然要上涨养老金,能不能一步到位?年满 60 岁的发 4000 元,年满 70 岁的发 5000 元,年满 80U 岁的发 6000 元。原来就高于这个数的,暂时停涨,省出钱来补贴低收入群体?
二、社保专家的反对意见。
【1】不现实。
按照年龄统一标准,满 60 岁发 4000 元,满 70 岁发 5000 元,满 80 岁发 6000 元。先不说合理不合理,单说能不能办到吧。根据报道,60 岁以上的老人中,65 岁以上占到大多数。假设按照 70 岁来测算,每人发 5000 元,比全国现有的平均 3000 元,增长了 2000 元。目前,企业退休人员 1.2 亿人左右,每个月增长 2400 亿元,每年增长 2.88 亿元。2021 年总共支出养老金 4.1 万亿元,您说养老金大盘子能一口吃下这 2.88 万亿元吗?
【2】不公平。
养老金水平,地区之间、人与人之间,之所有存在巨大差距,这是因为多种因素造成的,而不是年龄一个因素能解决的。养老金实行的是多缴多得、长缴多得的基本规则,养老金的水平高低是因为缴费指数不同、缴费年限以及视同缴费年限情况不同、各地区平均工资水平不同。比如,社保缴费基数为平均工资的 60%-300%,你缴 60%,他缴 300%,退休之后,你俩拿一样多,请问他还会缴 300% 吗?没有多缴费,养老金的大池子早就干涸了。
【3】不积极。
现行的养老金机制是 " 多缴多得、长缴多得 ",在职时收入高,才能多缴多得,在职时工作平稳发展,才能实现长缴多得。所以,养老金就是在职时的 " 投资 "。人们努力学习、考入名校、进入好单位、升职加薪的目的是什么呢?如果按照工龄统一标准发养老金,就没人努力奋斗了,摆烂、躺平、混日子的人就会增多,都等着退休后吃大锅饭。
三、退休工人的不同意见。
【1】弱有所扶。
请问:老有所养,弱有所扶,如何体现?虽然在养老金上调机制中,体现了向低收入者有所倾斜的关怀,但实事求是地讲,倾斜的力度明显不够。按照 4% 的比例上调,低收入的涨得少、高收入的涨得多,差距只会越来越大。按照年龄统一标准(4000/5000/6000)发放,大家都能提高水平。
【2】不存在影响积极性的问题。
考名校、进好单位、升职加薪,绝对不是为了将来退休拿养老金吧。好好工作、努力进取的目的,一定是为了实现自我价值、享受高薪待遇、提高社会地位,让家人过上更好的日子。退休待遇只是结果,而不是目的。
【3】在职的贡献已经体现了。
人是有区别的,有的能力大,有的能力小,有的贡献大,有的贡献小,有的收入高,有的收入低。人人都要在大城市、大央企、大公司工作,谁去建设偏远地区、谁去艰苦地区奉献、谁去一线辛苦劳动呢?你在大城市、大机关、搞科研、抓管理、坐空调房、技术硬、贡献大,已经在年薪和福利上体现了。
PS:以上客观地摆出了两种观点。首先要让大家说话,说说自己的心里话。上面应该听到真实的声音,兼听则明,制定更加惠民的政策,让每位老人都能走向共同富裕。您怎么看呢?欢迎留言。
本文标题:2023年上调养老金按年龄分配:60岁发4千、满70岁发5千、满80岁发6千,可行否?
本文出处:http://www.dichanyanglao.com/news/news-shenghuo/27662.html
本站声明:本站发布的内容(图片、视频和文字)以原创、转载和分享为主,文章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立场,如果涉及侵权请联我们删除。